自2021年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提出,要建立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并扩大范围后,市县基层惠企利民政策的实施便有了充足的财力支持。根据统计,2021年,共有2.8万亿元中央财政资金纳入直达机制。
在此基础上,《国务院关于2021年中央决算的报告》明确,今年中央安排了约4万亿元直达资金,在完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要求下,财政部将盯紧直达资金的分配使用。
在财税人士看来,中央直达资金规模从2.8万亿元增至4万亿元后,其基本实现了中央财政民生补助资金的全覆盖,这成为积极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举措。“直达资金增加以后,对于财政部门来说,下一步的工作就需要加强资金调度和库款监测,以及时发现和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,确保基层三保不出问题。”一位财税人士直言。
直达资金单独调拨
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上,财政部部长刘昆指出,当前财政部对直达资金实施了单独调拨,进一步优化了流程和监控体系,提高了资金的分配、拨付、使用和监管效率,从效果看,资金到达市县基层的时间大幅缩短。
财政部数据显示,2021年各地通过直达资金安排项目约43.2万个,累计支出占中央财政下达的95%,涉及保基本民生、保市场主体等多方面。
但不可忽视的是,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和乌克兰局势导致的风险挑战增多,这加大了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,随之而来的是,稳增长、稳就业、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。
这种挑战也直接反映在今年前5个月的财政收支数据上。
财政部公布的数据表明,1~5月累计,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6739亿元,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2.9%,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10.1%。其中,中央、地方本级收入分别为40534亿元、46205亿元,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分别增长2.3%、3.4%,按自然口径计算分别下降11.4%、8.9%。
财政部相关人士介绍,由于受国内疫情多点散发、4月份开始实施大规模留抵退税等因素影响,4月、5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负增长,部分省份下降较多。值得注意的是,财政收入增速下降的背后,是财政支出进度的提速。
1~5月累计,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9059亿元,增长5.9%,其中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。“从全年来看,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较大,完成预算需要付出艰苦努力。”刘昆说。
基于此,财政部表示,下一步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,谋划增量政策工具,靠前安排、加快节奏、适时加力,有效管控重点风险,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。
在上述财税人士看来,当前财政部门要及时关注资金拨付使用进度,并开展直达资金数据分析,及时了解拨付进度落后县区的具体原因,全面推动直达资金按时拨付,确保资金管理安全高效。
加快靠前安排节奏
按照财政部的要求,下一步财政部将继续落实过紧日子要求,以节省资金用于支持基层“三保”。除此以外,政策靠前安排的力度也有望进一步加大。
事实上,今年以来,财政部已多次明确要加大政策发力适当靠前的力度,而专项债作为落实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抓手,其发行进度也创历史新高。财政部的统计显示,当前用于项目建设的新增专项债券额度已全部下达,截至5月底,新增专项债的发行规模为2.03万亿元,完成下达额度的59%,比去年同期增加1.4万亿元。
对比以往数据,今年专项债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所发挥的作用比较明显。有关资料显示,2020~2022年,财政部3年共安排新增专项债券额度11.05万亿元。今年以来,财政部采取更加积极的政策措施,在去年12月提前下达地方1.46万亿元专项债券额度后,今年全国两会后又迅速下达剩余额度。
北京大岳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金永祥认为,按照政策要求,目前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使用范围也较之前有所扩大,专项债不仅对新型基础设施领域进行支持,还向项目准备充分的地区重点倾斜,这对后期实物投资量的形成有积极作用。
6月24日,财政部公布《国务院关于2021年中央决算的报告》(以下简称“《报告》”),刘昆在《报告》中指出,要提高专项债券资金使用集中度,支持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,推进交通、能源、水利等领域项目建设,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。
按照国务院要求,今年新增专项债券要在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,并力争在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。为落实专项债的发行工作,财政部曾召开视频会议进行部署,要求压实地方责任,指导地方稳妥有序做好专项债券发行工作。
此外,财政部还要求地方财政部门及时编制专项债券发行计划,提前安排发行时间,按要求在6月底前基本完成发行工作,并及时将资金拨付到项目单位,优先支持在建和前期工作充分的成熟项目,确保及时形成实物工作量。
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《政府工作报告》部署,财政部也将严格执行全国人大批准的预算,坚持稳字当头、稳中求进,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,求真务实,为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作出贡献。